当前位置:中国城市群情感遗憾是什么意思(大彻大悟的五大死前遗憾)
遗憾是什么意思(大彻大悟的五大死前遗憾)
2023-07-09

“每日罐头”是一档心理学口味精神食粮栏目(狗子特别喜欢的)。

今天聊聊,“人们死前的遗憾”对你有没有参考价值?

罐头质检员:毓宁

“如果现在死去,你最遗憾的事是什么?”

澳大利亚临终关怀护士Ware写了一本很畅销的书:《五大死前遗憾》(The Top Five Regrets of the Dying),通过对临终病人的观察和记录,她总结出了人们死前表达了五种共同的遗憾:

我希望能不在意别人的目光,过自己真正想过的生活。

我希望没有为了工作把自己搞得很累。

我希望能勇于表达自己的感受。

我希望与朋友保持联系。

我希望让自己更快乐。

《五大死前遗憾》十分畅销,该书已被翻译成27种语言

“原来看透了的人,都希望活得自由自在!天天加班工作的我真是太傻了,明天就请假去玩!”

想放飞自我的小伙伴,先别急。

这五条“临终建议”固然是人们在即将离开人世前的真实愿望,但是却不一定对你有参考价值

美国哲学家Schwitzgebel就给出了三条要谨慎考虑“临终建议”的理由。

在看过这三条理由之后,你可能就不想放飞自我了。

“临终建议”有事后偏见

首先,“临终建议”,很有可能是一种“事后诸葛亮“。

“临终建议”可能会以事后偏见(hindsight bias)的形式出现,类似于“事后诸葛亮”。比如,一些通过努力奋斗得到财富的人在弥留之际,会产生这样的念头:“我应该不那么在乎钱,应该优先考虑实现梦想”。

从现在不差钱的角度来看,“不要那么在乎钱”好像很自然,但过去为维持生计而奋斗的自己,其实很难做到不在乎钱。

而且,即使临终者知道自己过去很穷,也会有“不要那么在乎钱”的想法,因为人倾向于将过去浪漫化,只记得那些幸福的时刻,而忘记自己为体面的生活而挣扎的日子。

如果这个人当初真的优先考虑梦想,在之后的人生中,会不会觉得“保证生活再追求梦想”才是更合适的选择呢?我们不得而知。

图/Sigita Budraitytė

“临终建议”过于强调即时满足

“临终建议”,是一个人知道自己的时间所剩无几时做出的价值判断,也许不一定适用于还有很多时间的年轻人。

对于快要接近生命重点的人们来说,长期的计划已经不重要,即时满足才有价值。

但从接受建议者的角度,临终者不会有机会实践自己的建议,不用承担实际后果,他们的“临终建议”可能只是一厢情愿的幻想。

而年轻人则需要考虑切身的利益,要为自己的决定负责任。比如,我们想选择一种“不卷”的生活,但我们还要考虑自己的生计问题。

年轻人所需要的,可能是更侧重于未来的计划,比如健身、读书、职业规划,而不仅仅是即时满足。

图/The Oracles

“临终建议”不是人们真正后悔的事

最后,“临终建议”也许并不代表全部的真实。

根据《五大死前遗憾》,“临终建议”总结起来就是要看重友谊、要做自己想做的事,好像和其他人的建议也差不多,死前的人们真的只后悔这些吗?

考虑到《五大死前遗憾》和很多同类作品都没有科学的研究作为支撑,临终建议的适用性在许多方面都是值得质疑的:

Ware在她工作的临终关怀医院中见到的人,能否代表社会中的多数人?

Ware是否系统地收集和整理了所有人的临终建议,还是只记录了那些让她印象深刻的建议?

临终者是否受到社会文化期望的影响,比如害怕说“我后悔没多挣点钱”而被视为浅薄之人?

这些关于“临终建议”的疑点,让人怀疑其仅仅反映了社会的普遍期望,而没有客观地呈现人们在死前真正后悔的事

图/María Medem

最后的最后,我想说,就算真的有研究证明了人们死前最后悔哪些事,我们也无需把它当做至理名言来指导自己的生活。

毕竟,任何研究都有它的局限性,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成长环境,面临着独特的问题,盼望着独特的生活。只有自己才知道哪些事对自己最重要,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生活的专家。

不迷信各种建议,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,才能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。

本文系编译,原文链接:

https://aeon.co/essays/why-is-the-deathbed-perspective-considered-so-valuable

表白暴力 | 男性凝视 | 无性恋

冬季抗抑郁 | 床戏指导员 | 智性恋

社交ghosting | 微笑抑郁 | 识别PUA

这世界太丧了,我们想做点治愈的事儿。

点击名片,让我们陪着你↓